杏黄兜兰
杏黄兜兰中国植物学家张敖罗1979年初次采集;1982年经陈心启、刘方媛定名的新种。杏黄兜兰是兰科,兜兰属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叶基生;数枚至多枚,叶片带形、革质。花葶从叶丛中长出,花苞片非叶状;花大而艳丽,有种种色泽;中萼直立,花粉粉质或带粘性,退化雄蕊扁平;柱头肥厚,下弯,柱头面有乳突,果实为蒴果。2-4月开花。
兜兰属植物是兰科植物最具欣赏价值的物种之一,而杏黄兜兰因其非常罕见的杏黄花色,填补了兜兰中黄色花系的空白。杏黄兜兰花大色雅,花期长达40-50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加令人称奇的是其花含苞时呈青绿色,初开为绿黄色,全开时为杏黄色,后期金黄色,在阳光下闪耀出一片金辉,显得富丽而华贵,堪称兜兰中的上品。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400-2100米的石灰岩壁积土处或多石而排水良好的草坡上。附生于岩壁。兜兰没有贮藏养料的组织,需保证喜凉品种的休眠期。冬季大多数兜兰都有要求比较干燥、光线充足的生长环境。栽培兜兰时花形大、着花多的植株比较喜温,较适合把它们放在室内培植。用作插花的兜兰花形宜大且圆,故不可一味追求花朵的数量而忽视其质量。
产云南西北部(丽江、中甸)和西藏南部(亚东、吉隆)。尼泊尔、不丹、锡金和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藏。原产地在怒江流域云南福贡和泸水等县。
兜兰对培养土的要求较高。大多数兜兰的原产地降水较多一年中只有几个月空气比较干燥,因此兜兰全年要求湿润的培养土。此外,为预防根部缺氧,应保证培养土排水良好。
应用软水(最好是雨水)浇花,但盆内不可积水,否则细菌大量繁殖,易造成植株腐烂死亡,冬季浇花的水不能太凉。叶片也不可长时间积水,否则叶片易腐烂。夏季可通过喷水或喷雾达到兜兰生长所需的较高空气湿度。
施肥宜少而勤。一般市场上销售的成品肥即可,如使用有机肥料,一部分兜兰品种会更加繁茂。此外,植株较大的品种比叶片少的品种需更多肥 料。肥料充足,新芽充分发育,植株才会开花,否则要等到第二年才会开花。通常所有的兜兰品种应每半年施一次石灰肥,剂量为每10厘米盆径可用茶匙碳酸石灰,也可在浇花中加入石灰,这样肥料就可被植株长期汲取。
每隔两年换盆一次,若能每年换盆一次自然更好。大型植株开花较多,除非必要,否则不要扯断或扯裂根部。换盆时不可破坏植株组织,否则腐霉菌就会趁虚而入。可用木炭粉来预防腐霉菌。
所有的兜兰品种都易受红蜘蛛侵害,尤其是生有光滑叶片的品种。因此,应时常检查叶片。其他的害虫很少危害兜兰。兜兰常见病还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新鲜、流通的空气可起预防作用。
兜兰又名拖鞋兰,花期最长达70余天。西南地区的兜兰叶片通常要厚实硬朗些,花色更为亮丽显眼,有更好的抗旱保水机制,在抗逆性新品种选育上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
兜兰盆花生产需要3到5年,由于其花形奇特、花色丰富、花期持久,且容易管护,在12到30摄氏度范围能生长,室温23度环境下能正常开花,因此颇受家庭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是值得开发生产的兰花种类之一,也是发展小盆栽产业的新兴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