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平安路20号院6号楼2层203-1室
联系电话:19800252303
邮箱:jxshtzy@jxshtzy.com

长三角生态保护研究

一、区域生态特征

长江三角洲自然生态禀赋优越,具有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河流与湖泊、河口、海岸与湿地及近海海域等在空间格局、面积、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总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支撑农村、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运转以及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该地区属典型的湿润季风气候,光照条件较好,水热条件适中。同时还具有生态价值最高的水环境,全区空间的开敞性与地貌单元的梯阶过渡特点十分有利于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降解、气候调节及海陆物质、能量的传输与交换。

二、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自然空间体系破碎,开发建设缺少生态管制

受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和产业聚集的影响,空间开发的生态适宜性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用地不仅面积逐渐被蚕食,斑块数量增多,而且布局的片断化、破碎化加剧,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2、自然保护区类型单一,重要生态功能急需保护

全区自然生态保护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受保护地区面积严重不足,区内共有自然保护区26个,占全区国土面积3.2%,与建设生态省、市的要求差距较大;二是受保护类型比较单一;三是空间布局不均衡;四是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所具有的自然保护属性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还面临资源开发和生态破坏的胁迫。

三、区域生态布局

1、“两横两纵”井字形生态网架。“两横”:长江干流水体生态通道、千岛湖—括苍山山体生态通道。“两纵”:高邮-邵伯湖-天目山水复合生态通道、启海-象山港-漩门湾沿海生态通道。

2、生态源区与生态廊道。借助生态网架中的长江、钱塘江等主要大型河流为主体的自然生态廊道,共同形成布局相对均匀、功能多样、高度链接的生态安全格局体系,全区共划出10个生态源区(天目山脉、千里岗-千岛湖、龙门-会稽-四明-天台山脉、括苍-大雷山脉、太湖、高邮-邵伯湖、茅山山脉、宜溧山脉、老山山脉、宁镇山脉),9个生态廊道(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江苏段、秦淮河、苕溪水系、荆溪水系、黄浦江、甬江水系、椒江水系)。

四、生态保护措施

一是科学维护与建设生态网架,提高网架对城市和产业布局的生态服务功能。二是扩大、增加自然保护区的比例,提高沿海和近海自然保护的力度。三是实施区域空间保护和开发管制,建立跨区域综合管理组织和机制。四是行政管理与经济激励相结合,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加快建设的步伐。五是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相互促进。

 

(摘编自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研究报告)